top of page

PR新聞稿策略實力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入圍公告記者會2

第27屆傳藝金曲獎 呂錘寬、辜懷群獲特別獎

863件參賽作品角逐,65名上榜入圍

第27屆傳藝金曲獎 入圍名單公告記者會

(左起)戲曲表演類召集人柯基良、評審團總召集人 陳郁秀、國立傳藝中心主任方芷絮

第27屆傳藝金曲獎今天(24日)舉行入圍名單公告記者會,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表示,本屆金曲獎共吸引127個單位、863作品參賽,評審團經過長時間、鉅細靡遺的審聽後,公布各類獎項共65位入圍名單,同時也宣布出版類與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得主,分別是呂錘寬先生及辜懷群女士。今年傳藝金曲獎總獎金達到新台幣330萬元,同時新增「年度最佳演員獎」;今年頒獎典禮訂於8月13日(星期六)在傳藝中心宜蘭園區蔣渭水演藝廳舉行。 每年傳藝金曲獎的重頭戲─出版類與戲曲表演類的特別獎,也於今天揭曉,出版類特別獎由長年耕耘臺灣傳統音樂採集保存與研究推廣的呂錘寬先生獲得,呂錘寬先生透注30多年的時光,走遍臺灣,累積豐碩的傳統音樂一手聲音資料,這些資料啟發後人對傳統音樂的學習乃至展演與出版,貢獻良多。戲曲類特別獎則為長期投入戲曲藝術推廣的辜懷群女士,辜女士以民間力量經營劇場、成立劇團,不僅累積無數精彩戲曲製作,且大力培育行政人才,成效卓越,其成立「台北戲棚」,讓戲曲演出成為觀光重點,推出「新老戲」、「新舞風」等系列,提升劇場文化與人文環境,深獲肯定。 評審團總召集人陳郁秀女士表示,雖然本屆總收件數略減,但整體品質卻提高,今年參賽作品在質感上有相當大的進步,在最佳藝術音樂專輯和最佳宗教音樂專輯都出現增額入圍,各有6位入圍者。此外,自第26屆起取消出版類個人獎項的國籍限制,本屆即有4位外籍人士入圍,顯見傳藝類的國際合製出版,也日漸提高。她也肯定傳藝金曲獎,近年來對於傳統藝術的保存以及在藝術基礎上的創新,發揮很大的鼓勵與推廣作用。

評審團戲曲表演類召集人柯基良先生表示,今年將「最佳表演新秀獎」年齡限制從45歲下降至40歲,更符合一般社會期待,同時今年新增「年度最佳演員獎」,吸引36位戲曲表演工作者參賽,其中不乏許多大都耳熟能詳的演員,競爭非常激烈,也讓評審們在觀審時壓力非常大,經過大家多次的會議才決定今天的入圍名單,並且最後的結果幾乎所有劇種都有人入選,顯見戲曲界政府跟民間都非常努力,在此要特別感謝主辦單位輯評審的用心以及民間劇團無私的付出。另外,從3年來報名件數的年年倍增,顯見傳藝金曲獎對戲曲生態及人才培養非常用心且前瞻,並為戲曲界樹立一個良好標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方芷絮表示,傳藝金曲獎「入圍即得獎」不是口號,自主辦傳藝金曲獎,已經進入第3年,歷屆入圍與得獎者,都納入傳藝中心的人才庫,在規劃節目或對外推薦時,傳藝金曲獎的入圍與得獎者就是首要考量,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營運管理的臺灣戲曲中心開幕在即,未來將提供更完善的場域與平台,孕育更多精彩的作品與傑出的藝術家。

第27屆傳藝金曲獎入圍禮讚訂於7月16日(星期六)盛大舉行,將邀請今年所有入圍者共同出席這場文化饗宴。今年的傳藝金曲頒獎典禮則將於8月13日(星期六)晚上舉行,首次移師至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並由超視電視台進行轉播。

第27屆傳藝金曲獎出版類特別獎得主──呂錘寬

得獎理由

呂錘寬先生戮力耕耘於臺灣傳統音樂研究逾三十年,學術成果豐碩,著述等身,桃李遍天下,對臺灣傳統音樂之傳承不遺餘力。長期投入田野調查,透過影音典藏保存臺灣傳統音樂與其人文薈萃,收錄多位南北管資深藝人及臺灣南北兩派道教儀式之經典技藝與音樂,如南管張鴻明、北管葉美景、道教朱堃燦等人。其研究保存亦影響後人的音樂創作與專輯製作,足堪音樂出版之先鋒,貢獻良多。

個人簡介

呂錘寬先生為留法音樂學者,曾就讀於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研究、法國高等研究學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研究、法國巴黎第四大學(Université de Paris-Sorbonne)音樂學院高級研究文憑。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教授、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許常惠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董事(音樂學部分)。專業深獲官方與業界肯定,曾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新北市政府、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等機構擔任藝術或音樂委員。

呂錘寬先生投入臺灣傳統音樂多年,研究領域含括南管、北管、道教儀式音樂,橫跨臺灣傳統器樂、歌樂與宗教等表演類型。呂老師長期投入教職,桃李遍天下,指導超過五十餘篇論文,栽培許多年輕音樂學者,也奠定臺灣傳統音樂學術地位。再者,本身積極參與音樂學術活動,公開發表多篇論文,並將研究成果撰寫成專書二十餘冊,代表著作如《陳榮盛生命史暨道教科儀藝術》(2014)、《陳榮盛生命史暨道教科演文物集》(2014)、《張鴻明生命史:來自遙遠地方的音樂》(2014)、《臺灣傳統樂器生態與發展》(2011)、《道教儀式與音樂的神聖性與世俗化》(2009)、《臺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2007)、《臺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2005)等著作,紀載了許多臺灣傳統音樂之歷史文化與人文薈萃。此外,呂錘寬先生多次率團出國表演,促進臺灣與國際交流,提升臺灣傳統音樂在世界的能見度。最重要的是,呂老師走入民間,從事田野調查與蹲點研究,並透過影音典藏保存臺灣傳統音樂與其重要藝師,典藏代表如南管藝師張鴻明、南管館閣南聲社;北管藝師葉美景、王宋來、林水金;道教道士陳榮盛、朱堃燦。

呂錘寬先生默默耕耘三十餘年,用文字寫下臺灣傳統音樂的珍貴與動人之處,用影音記錄精湛表演技藝與人物故事,這些研究保存不僅含學術價值,亦影響後輩之音樂創作與專輯製作,足堪音樂學術之磐石,音樂出版之先鋒。

第27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得主──辜懷群

得獎理由

辜懷群女士熱愛戲曲,以一民間組織「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全力投入傳統藝術推廣工作、除建置劇場,推動台北新劇團其製作,亦大力培育演出及行政人才,著有成效。更於台泥士敏廳推出「台北戲棚」,長期持續經營戲曲演出,其中「新老戲」系列節目在繼承傳統中間開創先局,「新舞風」系列等,更是提昇劇場文化及人文關係深獲肯定。

個人簡介

辜懷群女士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文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英國文學系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英國文學博士。1977年在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開始了她的教師生涯。自1989年起至今一直從事京劇創作與戲曲藝術的推廣。現任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致力於推廣表演藝術、表演及劇場人才培訓與非政府及非營利性的文化公益事業。1991年推動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成立京劇推廣組,邀請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寶春與多名京劇界菁英,持續推出精緻的經典好戲,除赴各地偏遠學校巡演、培養戲劇人口並從事紮根工作,並連年組團至歐、美、日等各國演出,於國際間宣揚傳統表演藝術之美。

1997年台灣第一座民營的表演藝術場館「新舞臺」再度開幕,辜懷群任館長,立志以嶄新方式經營,為表演藝術場地帶來不同的氣象,推出「新傳統」、「新舞風」、「新童樂」、「新樂風」、「視障藝術季」等系列,為台灣新興表演團體提供場地,並引進蘇州崑曲,營運17年來展演逾兩千場演出,服務近二百萬觀眾人次,於2008年獲台北市文化局譽揚藝文組織。

1997年由辜懷群女士主導之「台北新劇團」成立,集合海內外專業青年同好,定期公演「新老戲」,並巡迴大陸,以戲會友。多次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國京劇節、北京音樂節等大陸重要表演藝術節慶,以身力行實踐兩岸文化交流,至獲好評。

自1999年起經營「臺北戲棚」,針對觀光族群推廣文化旅遊,每年於台北市台泥大樓士敏廳推出近兩百場之「定目演出」,揉合台灣在地「原汁原味」的雜技(漢唐百戲)、掌中戲、魁儡戲、醒獅、原住民歌舞,屢獲觀光局與旅遊界之推薦與讚揚,為外國觀光客的傳統藝術櫥窗。2014年八月,納編「新舞臺」團隊,組織酷集劇場,從事表演藝術與活動製作、管理、顧問。酷集團隊曾獲文化部「文馨獎」特別獎、金獎,並屢次榮膺網路票選台北市最佳劇場服務。2011年榮獲台北市文化局「譽揚專案」表揚,將所在地巷弄命名為「新舞臺巷」。

辜懷群為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之靈魂人物,在藝文創作及人才培育、藝術推廣、國際藝術交流、提升劇場文化及人文關懷均有貢獻,受各界肯定。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Classic
  • Twitter Classic
  • Google Classic
bottom of page